6
\ begingroup美元

鲍文比(BR)是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的比值,即:

$$Q=Q_{s}/Q_{l}$$,其中$Q_{s}$为感热通量,$Q_{l}$为潜热通量。它是热量从地表流失到大气的一个指标。在水体中,蒸发潜热较高,因此鲍文比小于1。在干燥的城市表面(如建筑物和沥青路面),蒸发量较低,鲍文比大于1。不同表面上的鲍文比有不同的值。

那么,我们能否仅根据鲍文比来识别下垫面的粗糙度类型呢?

我想的是热通量在纬度和海拔上的依赖关系。例如,假设海拔1km和海拔4km的植被分布在不同但相对较近的纬度上相同,那么它们的鲍文比是否相同?

我的想法是BR不是量化表面粗糙度类型的正确方法,因为上面例子中4公里处的较低压力和温度有利于更多的感热通量而不是潜热通量,这会增加鲍文比,并给出表面类型是裸露土壤或沙子的错误信号。有人能解释为什么BR被用作量化表面粗糙度类型的手段吗?

\ endgroup美元
0

    1回答1

    2
    \ begingroup美元

    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是,这与植被类型的需求及其最大化净辐射的能力有关。理论上,覆盖整个表面的“完美”植物的BR为0,因为100%的Rn用于光合作用并释放为ET,因此H=0, LE= Rn, B=H/L。但显然不是这样的。

    由于$B=y\frac{\partial T}{\partial e}$,其中y是心理常数(~0.4,实际上不是常数),可以看出温度和湿度的梯度,而不是实际值,是决定鲍文比的唯一两个因素。每一种植物基本上都有一个“特定的鲍文比”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所处的环境中的RN。如果那个地区的气候变化,植物就无法生存。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高度简化的解释,但希望它能有所帮助

    \ endgroup美元
    2
    • 1
      \ begingroup美元 对于那些不太熟悉这个主题的人(比如我),如果你能包括你使用的所有字母和首字母缩写的意思,那就太好了。谢谢! \ endgroup美元
      - - - - - -卡米洛·Rada
      2018年3月18日20:06
    • \ begingroup美元 那么我认为上面BR的基本定义有问题。公式中,B=ydt/de, y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 endgroup美元 2018年3月18日20:57

    你的答案

    点击“张贴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而且饼干的政策

    这不是你想要的答案?浏览带标签的其他问题问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