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begingroup美元

通常,在文本(特别是学校等)描述了一个光滑的球形各向同性边界之间的内核和外核,如图所示这个USGS公共教育页面

在这里输入图像描述

内芯边界位于内层和外核心层之间。

地球内核的边界如何各向同性?

相关问题

我们如何猜测地球内核的大小(以及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为什么地震活动揭示了内核的刚性?

为什么地球的内核是固体的?

这些都是相关的,但这个问题是关于内核和外核之间边界的性质。

\ endgroup美元
2
  • 1
    \ begingroup美元 不仅仅是ICB。在这个问题中,图中所描述的每一个清晰的边界实际上都比图中所显示的要复杂得多。例如,这张漂亮的图片完全忽略了D”层。 \ endgroup美元
    - - - - - -大卫Hammen
    2015年1月15日14:22
  • \ begingroup美元 这是事实——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公共和学校教育教科书中经常出现的过度简化。 \ endgroup美元
    - - - - - -user889
    2015年1月15日14:34

1回答1

10
\ begingroup美元

Dai等人(2012)最近的一些地球物理观测(1)显示,从岩心边界(ICB)反射的纵波在以下方面有显著变化:

  • 行进时间,在-2到2.5秒之间。
  • 振幅,最高可达4倍(最高可达6倍,Li et al. 2014年观测到)2)).

这些观察结果,根据Dai et al. (2012) (1)表明,ICB是不规则的,高度差可能高达14公里,距离为6公里,距离为2-4公里,高度差可能达到4-8公里。

Dai等(2012)(1)表明这些变化反映了ICB的热化学变形。Li等人(2014)提出的另一种解释(2),在对地震痕迹进行数值分析后,考虑到较浅结构的影响,认为ICB是一个数公里厚的“糊状”层,表明内外核之间的逐渐过渡。

ICB的实际性质尚不完全清楚,Vamos和Suciu(2014)最近的一项理论(3.)表明,地震观测的各向异性可能是由于与外核内部的流动和磁场相互作用导致的地核去中心的结果。

温的观察(2006)(4)发现,在大约10年的时间内,从同一地点拍摄的不同时间的地震痕迹具有不同的返回时间,这表明变形(后来由Dai等人(1))发生在差动旋转的内核上,或者,Wen (4)表明内核的大小随时间而变化。

参考文献

1) Dai et al. 2012,地球内核边界的不规则地形PNAS

2Li et al. 2014,关于反射内核相的可变性的注释地震科学

3.) Vamos和Suciu 2014,偏心的内核的地球物理含义arXiv.org

4)温2006,地核边界的局部时间变化科学

\ endgroup美元

    你的答案

    点击“张贴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而且饼干的政策